产品中心

宇宙人(1861期)神舟二十号飞船返回任务将推迟进行;中国完成充气式可重构空间制造舱地面测试;白宫再提名艾萨克曼担任NASA局长

来源:BOB综合登录    发布时间:2025-11-07 18:55:25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官方消息,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疑似遭空间微小碎片撞击,正在进行影响分析和风险评估。为确保航天员生命健康安全和任务圆满成功,经研究决定,原计划11月5日实施的神舟二十号返回任务将推迟进行。

  折叠体积不足3立方米,入轨后充气膨胀至直径4.2米、长8米,内部可用容积90立方米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近日在廊坊完成世界首个“充气式可重构空间制造舱”全尺寸地面展开与密封测试。该舱体发射时折叠体积不足3立方米,入轨后充气膨胀至直径4.2米、长8米,内部可用容积90立方米,相当于一节国际空间站舱段,但重量仅1.2吨。舱壁采用多层柔性复合材料,内嵌形状记忆合金骨架,可在30分钟内自动展开并二次锁定,支持航天员在轨切割、焊接、3D打印及复合材料缠绕,实现大型天线、桁架、甚至整星的在轨制造。地面验证中,舱体完成1000次±120℃热循环与0.1毫米微流星体撞击测试,漏气率低于0.1%/天。项目团队透露,该舱将首先用于中国空间站扩展端口,计划2027年由长征五号B发射升空,与空间站形成“轨道工厂”组合体;后续版本可独立飞行,支持GEO卫星太阳能板、百米级射电望远镜等超大结构的在轨建造。官方称,该技术使我国具备“把工厂搬到太空”的能力,将大幅度降低超大型航天器的发射成本与技术风险,并为未来的月球科研站、深空探测提供在轨维护与升级平台。

  11月4日,星河动力在山东海阳东方航天港一号半固定式火箭子级试车平台,成功完成智神星一号可重复使用液体运载火箭一子级动力系统试车。此次试验是继近期该型号二子级动力系统试车圆满成功之后的又一关键进展,标志着智神星一号大型地面试验全部完成,即将开展首飞发射。

  智神星一号是国内首批即将开展轨道级发射的可重复使用构型液体运载火箭,设计重复使用次数不少于25次,主要面向大型星座组网和大型卫星发射市场,一子级采用七台自研CQ-50液氧/煤油发动机并联的方案,可选配爱神星上面级,起飞质量约283t,低轨最大运载能力7t,可满足子级垂直回收和重复使用的要求。

  11月2日,在第十届世界妈祖文化论坛上,中国首颗海风海浪探测卫星被正式命名为“妈祖号”。

  据悉,该卫星将于2027年发射,为实时监测海洋风浪状况,及开展海洋和气象预报、促进海洋资源开发、服务海洋防灾减灾提供技术支撑。

  白宫于2025年11月再次提名美国亿万富翁、Shift4创始人及“灵感4”任务指挥官贾里德·艾萨克曼(Jared Isaacman)出任NASA局长。此前,他曾在2025年初被首次提名,但因国会参议院未能在会期内完成审议而搁置。此次重新提名显示出拜登政府对其领导NASA能力的持续信任。艾萨克曼虽为商业航天领域非传统人选,但因其在SpaceX“灵感4”任务中的亲身参与及对载人航天的热情,获得部分跨党派支持。他在听证会上强调将推动NASA“阿尔忒弥斯”登月计划、加强公私合作,并应对中美太空竞争。然而,部分参议员质疑其缺乏政府与航天机构管理经验,担忧其商业背景可能会影响NASA科学任务的独立性。目前,参议院商务委员会已安排下周举行确认听证会,若通过,艾萨克曼将接替代理局长,正式执掌NASA。此次提名也被视为美国政府加速商业航天整合、推动深空探索战略的重要信号。

  加拿大卫星运营商Telesat在11月4日公布最新进度表:Lightspeed低轨宽带星座的“探路者”试验星(Pathfinder)计划于2026年12月由猎鹰9号在加州范登堡发射升空。该星重约700 kg,由泰雷兹阿莱尼亚空间公司加拿大工厂承造,将验证Ka波段相控阵天线、星间链路、数字载荷及地面终端等核心技术,为后续198颗组网星铺平道路。Telesat同时敲定与SpaceX签署发射合同,并重申批量卫星仍采用“蓝环”平台,目标2027年三季度开始分批发射,2028年完成全球覆盖。公司CEO丹·戈德堡表示,Pathfinder若成功,将触发15亿美元优先股融资,用于补足约33亿美元总预算缺口;目前加拿大联邦及魁北克省政府已承诺补贴20亿美元。面对OneWeb、Starlink等强劲对手,Telesat强调Lightspeed主打企业级、政府与海事航空等高价值市场,单星容量超20 Gbps,全星座设计容量达30 Tbps。若进度顺利,Telesat有望在2026年底前成为首家完成新一代LEO宽带技术在轨验证的传统卫星运营商。

  面对全球航空机载互联(IFC)流量年均30%的爆发式增长,SES宣布与日本SKY Perfect JSAT达成多轨道容量互换协议,以补足自身GEO+中轨(O3b mPOWER)卫星仍无法覆盖的热门航线。根据新协议,SKY Perfect JSAT将其175°E轨位的JCSAT-2B Ku波段整颗容量转交SES运营,换取SES印度洋区域mPOWER波束,双方一同服务亚-太、中东及跨太平洋航班。SES航空业务高级副总裁Andrew Rusinek表示,公司原计划2025年发射的第七、八颗mPOWER星因供应链延迟至2026年三季度,导致今冬容量缺口高达15 Gbps;借助SKY Perfect JSAT的互补GEO资源,可在2025年12月前新增800MHz Ku频段,支持约1500架次飞机同时在线,缓解北美-东亚航线拥堵。双方还将联合开发“多轨道无缝切换”终端,2026年首飞测试,实现GEO Ku波段起飞/着陆与mPOWER中轨巡航的平滑过渡。SES强调,此次合作使其可销售容量立即提升18%,并降低资本支出约1亿美元,待后续mPOWER星就位后再逐步收回外租容量,保持机队扩张与需求匹配的灵活性。

  美国月球运输服务商Intuitive Machines(直觉机器)11月4日宣布将以全股票方式收购小型推进系统公司Lanteris Space Systems,交易估值约1.15亿美元,预计2026年一季度完成。Lanteris成立于2019年,专注氙气与新型碘电推进模块,其“L-1”霍尔推力器功率1.2 kW、比冲1800 s,已获三颗商业低轨卫星在轨验证。Intuitive Machines表示,收购旨在为2026年第二次月球任务(IM-2)及后续高轨加油卫星提供高推力、长寿命动力,同时把碘工位技术引入月球着陆器与地球静止轨道服务平台,以降低推进剂成本30%。合并后,Lanteris 35名员工将整体迁入休斯顿总部,并在奥斯汀保留实验室;Intuitive Machines计划追加2500万美元升级产线台。公司CEO Steve Altemus称,此次并购将让IM成为“从推进到着陆”垂直整合的深空物流供应商,并借助Lanteris现有订单(约6000万美元)扩大商业卫星在轨服务市场。交易仍需股东和监管部门批准,若顺利交割,Intuitive Machines预计2027年新增收入超8000万美元,毛利率提升5个百分点。

  过去五年欧洲小型运载火箭初创累计融资达18亿欧元,高于中美同类企业同期水平,但入轨成功率0%

  2025小卫星峰会上,北欧美欧多家投行与咨询公司发布的《欧洲微发射指数》指出:过去五年欧洲小型运载火箭初创累计融资达18亿欧元,高于中美同类企业同期水平,但入轨成功率0%,首飞平均推迟3.8年,根本瓶颈是“系统经验断层”。报告对比火箭实验室、星河动力等成功路径,发现欧洲团队平均航天从业年限仅4.2年,关键岗位如推进、飞行控制多由学术背景工程师担任,缺少“至少一次完整运载级研制+发射”的实战履历;供应链过度分散,阀件、涡轮泵等跨五国采购,集成周期拉长40%。资金端其实充裕:2024-2025年ESA“Boost!”计划、欧盟CASSINI与各国主权基金共承诺6.5亿欧元可转换贷款,但投资方开始要求“先证明入轨”再分批放款,陷入“越迟越缺钱”的负循环。分析师建议:一是强制要求国家队(阿里安、Avio)向初创开放测试台与发射工位;二是引入“轨道验证”里程碑保险,降低资本观望;三是合并同类项目,集中资源到两型运载,否则2028年前欧洲仍难出现可商业竞争的小型火箭。

  2025年11月4日,欧洲阿丽亚娜6号中型运载火箭在法属圭亚那库鲁发射场首次执行实用商业任务,将欧空局哥白尼计划“哨兵-1D”C波段合成孔径雷达(SAR)卫星送入高度693公里、倾角98.18°的太阳同步轨道,标志着阿丽亚娜6号正式投入运营。Sentinel-1D重约2300千克,携带新一代高功率SAR载荷,成像分辨率最高0.25米,单轨观测幅宽400公里,与在轨的1A/1C共同实现全球陆地每日重访、应急模式下3小时内成像下传。欧空局表示,1D升空后“哨兵-1”系列设计寿命将延长至2035年,可为欧盟海事监控、森林碳汇、地表形变及乌克兰重建等地提供全天候数据。此次任务还搭载法国初创UnseenLabs的6颗射频侦测立方星与卢森堡OHB的激光通信技术试验星,共4.2吨载荷被一次性部署至不同轨道,验证了阿丽亚娜6号多次点火、上面级长时间滑行能力。发射后33分钟主星分离,01时54分地面站首次捕获信号,卫星状态正常。阿丽亚娜空间CEO称,2026年已售出发射位12发,这中间还包括亚马逊Kuiper、法国CSO-3等重量级订单,阿6将自此进入每年8-10发的稳定节奏,为欧洲夺回商业发射市场占有率奠定基础。

  香港大学荣登亚洲榜首,北京大学位居第二。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NTU)上升一位,与新加坡国立大学(NUS)并列第三。

  本届榜单规模创历史之最,覆盖了25个高等教育体系的1529所院校,其中558所为首次上榜。中国(内地)凭借排名院校的飞跃性增长,以新增261所院校、总数达395所的成绩成为上榜高校数量最多的教育体系。其新增院校总数几乎是印度(新增137所,总数294所)的两倍。紧随其后的是日本和韩国,分别有147所和103所大学上榜。

  中国(内地)、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新加坡的高校包揽了亚洲排名前十位。北京拥有40所上榜院校,成为亚洲上榜院校数量最多的城市,上海以22所高校上榜位列第五,西安和南京分别拥有18所和17所上榜院校。

  中国(内地)高校上榜数量增幅位列该地区第一名。总体而言,较去年上榜的院校中,48所排名上升,79所排名下降,7所排名持平。今年有五所中国(内地)高校升至百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跃升26位,今年并列第100名,创下该校历史最高排名。上海财经大学跃升幅度最大,排名上升103位至第283名。

  今年10月9日,赛力斯凤凰与字节跳动火山引擎在北京签署具身智能合作协议。

  11月4日消息,博主@爱叨叨的Steven昨日分享了一段视频,并配文:「用户中心惊现赛力斯Logo人形机器人。」

  该博主还分享了机器人的细节图,该人形机器人佩戴印有「SERES」字样的黑色帽子,同时其纯白机身的胸口部分也印有「SERES」。

  博主表示,赛力斯人形机器人是「是厚积薄发,蓄势已久」,赛力斯通过接近100万台豪华车的整车制造经验完全拿捏具身智能机器人的制造工艺,同时其还和头部AI以及大模型公司、国内多所顶级高校达成了技术合作。

  在今年10月9日,赛力斯凤凰与字节跳动火山引擎在北京签署具身智能合作协议。根据协议,赛力斯凤凰与火山引擎将围绕「面向多模态云边协同的智能机器人决策、控制与人机增强技术」项目协同攻关,构建「研发技术——场景验证」闭环机制,共筑技术底座与协作基础。

  11月5日消息,AMD昨日(11月4日)公布了2025财年第3季度(截至9月27日)财报,公司营收达92.5亿美元,同比增长36%,调整后每股盈利为1.20美元,双双超出华尔街预期。

  报告显示,AMD第三季度总营收达到92.5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大幅度增长36%,高于LSEG分析师普遍预期的87.4亿美元。调整后每股盈利为1.20美元,同样超过了1.16美元的预期。受此驱动,公司净利润从去年同期的7.71亿美元攀升至12.4亿美元。

  展望未来,AMD对第四季度的业绩给出了乐观指引。公司预计第四季度营收约为96亿美元,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将实现25%的同比增长,该预测也高于市场一致认为的91.5亿美元。

  不过,在盈利能力方面,AMD预计第四季度调整后毛利率为54.5%,该数字仅与市场预期持平。这一符合预期的毛利率指引,被认为是导致其股价在财报发布后的盘后交易中出现小幅下滑的主要原因。

  在备受关注的人工智能(AI)芯片市场,AMD正积极追赶领先者英伟达,并取得了显著的战略进展。公司上月宣布与OpenAI达成一项里程碑式协议,根据该协议,OpenAI将在未来数年内部署总计6吉瓦的AMDInstinct系列GPU,并可能因此收购AMD公司10%的股份。此外,AMD还强调,其业绩指引中并未包含向中国市场出货InstinctMI308芯片所带来的收入。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

版权所有@ BOB综合登录  苏ICP备07505803号

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区淳溪镇镇北路36号  211300

固城湖螃蟹授权咨询电话:025-57303372    信息中心电话:025-57312761

在线联系QQ: 56923097  电子信箱:56923097@qq.com

苏ICP备07505803号